二维码激活卡操作 华医电子证书查验
客户端下载
互联网医学教育
医学资讯

父亲曾经救活了一个孩子,如今我却不敢......

2015-07-02 10:54
来源:华医网   作者:王洪霞

父亲今年70岁了,是一位部队转业的医生。我作为家里唯一继承他从医之路的孩子,父亲经常对我讲述曾经行医治病中发生的一些事情,美其名曰给我传授经验。

讲的故事不少,印象最深的是他救活一个孩子的故事。


因为那个年代受过培训的医生太少了,我父亲虽然年轻,但是属于专业人才,县里组织部门做了不少工作才把他调到县医院。因为医生少,他们的内科病房是成人和儿童混住在一起,不像现在单独分出儿科,一名医生需分管50多个病人。

一天夜里,门诊突然送来一个2个月大的婴儿。家人说这个婴儿白天开始吐奶,没精神,家里没注意,夜里突然口吐白沫,身上出汗,精神状况非常不好,不睁眼。孩子自从出生后一直很健康,胖乎乎的,是个男孩,家里都很高兴,妈妈的营养也还可以,奶水很好。经检查孩子的发育也很好。

那个时候检查手段很少,只能查个血常规。突然发病,排除过敏因素:不吃饭,只喝奶,排除食物中毒;不发热,扁桃体也不大,不像感冒引起的并发症;没有外伤史,排除颅脑出血引起。阳性体征瞳孔针尖样大小,肺底听到少许湿啰音。我父亲感觉孩子的症状很像有机磷中毒(农村喝农药自杀的多,这个他们治疗很有经验),但想想一个婴儿不可能接触有机磷农药。而且当时也没开展“胆碱酯酶”检查项目,无法取得实验室支持。父亲就跟家属说,孩子的病一时不能诊断,治疗是否有效、预后如何都不好判断,只能试验性诊断治疗(一些疑难杂症可以这样,按照最可能性诊断制定治疗方案,有效说明诊断成立)。家属表示理解,说一切听医生的。对于农村人来说,县医院就是最高水平,去县医院已经很不易,根本不知道也没有能力去更高一级医院。父亲就给孩子肌注“阿托品”,奇迹出现了,孩子的症状减轻,瞳孔开始恢复正常。父亲有了信心,也有时间详细询问病史。从有机磷农药中毒途径来说,除了口服,还有可能是皮肤接触中毒,夏天喷洒农药从毛孔进入吸收中毒的也不少见,孩子能从哪里接触到呢?父亲突然想到沙土。因为那时农村的婴儿没有尿不湿、尿布等,多数都用细沙土代替。包被里放上细沙土,孩子的屁股放在有沙土的位置,孩子大小便都在沙土上,被污染的沙土拿出来扔掉还能做肥料,包被里再换上新的沙土,和尿不湿相比更经济、方便、环保、透气性好,孩子臀部不会长湿疹,只是看起来有点不卫生。于是父亲就问孩子的父母沙土从哪里来,有没有喷洒农药的可能。孩子的父亲想起储存沙土的纸箱原来是放农药的。来源找到了,沙土被纸箱里的农药污染,真相大白,像侦破案件一样,找到了罪犯,也找到了疾病的诊断依据。接下来的治疗就轻而易举了,孩子恢复得很好,家属也千恩万谢。


父亲讲这件事的本意是告戒我对病人应仔细查体,详细问病史,有时诊断疾病就像警察审案子,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,不要依赖各种仪器检查而忽略基本功。这些我都明白,也记住了。但是,这样一件处置得当、成功救治的案例,如果放在现在这种医患关系紧张、怀疑甚至敌视医生的医疗环境下会是什么结局呢?

可能结局一:父亲谈到试验治疗和诊断,家长会大打出手:什么?拿我孩子做实验,找死吧?怎么不拿你的孩子做实验?媒体记者听说这件事,可能会断章取义,大幅报道:XX医院XX医生缺少医德,拿婴儿做实验。这样的报道多么吸引眼球,看起来医生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残忍。事件持续发酵,结局可能是父亲被停止行医资格,发配农村。

可能结局二:父亲害怕治不好孩子承担责任,甚至被打骂,好言好语劝孩子家长:孩子的病太重了,不好诊断是什么病,我们这个级别的医院没有先进仪器,技术也不行,治不了,为了孩子抓紧转院吧。药物中毒,时间就是生命,孩子在转诊途中可能就丧命,但患者家属不能怪罪医生,因为没有死在医院。

可能结局三:父亲详细给孩子家长讲各种诊断的可能,详细回答家长的各种问题,沟通时间半小时甚至更长,孩子家长等于上了堂医学课,听明白了,同意在这里治疗,然后签协议,治疗失败不怪罪医院。但这时孩子病情已经加重,失去了治疗时机。家长反目成仇,恼羞成怒,把丧子之痛全发在医护人员身上:你们为什么不抓紧时间抢救?叨叨那么多干什么?我们不懂你们不懂吗?……

所以就这件事我告诉父亲:当年你这样做可以,我不敢。

不知还有敢这样做的医生吗?


原创声明:本文是华医网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护士感触: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兼职?    科学证明,深海鱼油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!
专家之窗专家之窗